Is It Safer to Use an App or a Website on Your Phone? 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探讨了在手机上使用应用程序或网站哪个更安全。专家意见不一,但多数倾向于认为使用网站更安全,但有一些例外情况。主要原因是:
- 应用程序的隐私问题:尽管苹果和谷歌对应用程序进行安全检查,但应用程序仍可能收集用户的位置信息、电池状态和连接设备等数据,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广告公司和数据经纪人。
- 网站的安全优势:网站通常无法轻易跟踪或访问用户的敏感信息。顶级浏览器如 Chrome、Safari、Firefox 和 Edge 具有强大的安全措施,适用于所有访问的网站。
- 浏览器的隐私设置:浏览器提供更多隐私设置选项,如阻止定向广告。Firefox 和 Safari 自动屏蔽许多跟踪技术,而 Chrome 则允许这些技术,但用户可以在设置中关闭。
- 应用程序的安全性:一些专家认为应用程序更安全,因为伪造网站比伪造应用程序更容易,且苹果和谷歌对应用程序的编码有严格限制。
文章建议用户在不常使用的服务上优先选择使用网站而非下载应用程序,并考虑删除不常用的应用程序。同时,用户可以调整浏览器设置以提高隐私保护。
我想起前段时间看到过一篇文章《数字世界:美国 Web,中国 App》。在这篇文章中提到了几点:
- 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先全球,美国 PC/Web 互联网领先全球: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和商业模式上领先,而美国在 PC/Web 互联网方面做到了极致。
- OTT 现象:中国的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压制了PC/Web 互联网的渗透率,形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如移动支付取代信用卡,微信取代 Email。
- 时光机理论的两面性:虽然时光机理论可以帮助发现市场机会,但不同国家的背景和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失败。
- 互联网经济构建模式:中国互联网经济主要构建在移动端,服务 C 端用户;美国则在 PC/Web 端,服务 B 端和 C 端用户。
- Web 的开放性:Web 互联网通过 HTML 和 HTTP 技术构建,内容开放性强,而 App 生态系统封闭。
- 垄断和 SaaS 市场: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强大导致市场集中垄断,影响了中国 toB SaaS 市场的发展。
是哪些原因造成欧美与中国的互联网使用差异呢?我认为可以从这几点入手:
- 隐私保护意识:欧美国家普遍对隐私保护更为敏感。这源于其长期的个人主义文化传统,以及对政府和大公司权力的警惕。相比之下,中国用户可能更倾向于为了便利性而接受一定程度的隐私让渡。
- 技术发展路径: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移动端开始的,这使得 App 成为主要的访问方式。而欧美国家则经历了从 PC 到移动的过渡,Web 应用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
- 监管环境:中国的互联网监管相对严格,这可能促使企业更倾向于开发可控性更强的 App。而欧美国家的开放互联网环境则更有利于 Web 应用的发展。
- 用户习惯:中国用户习惯于「超级 App」模式,如微信这样集成了多种功能的应用。欧美用户则可能更喜欢单一功能的专门应用或网站。
- 安全考虑:从技术角度来看,App 和 Web 各有优劣。App 可能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深度的系统集成,但 Web 应用通常更容易更新和维护安全性。
- 市场策略: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可能更倾向于通过 App 来建立用户粘性和数据收集,而欧美公司则可能更注重跨平台的兼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