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祖大师的《信心铭》,粗略地给大家做了一次分享,究竟哪些地方有点谱,哪些地方离了谱,自己也没有把握,但从我内心来讲,我已经尽到了责任。《信心铭》可以说是中国禅宗史上一篇重要的指导明心见性的历史文献,三祖大师继承了初祖达磨的思想,更直接继承了二祖慧可大师的思想。
初祖有一篇《二入四行论》,二入者,理入和行入,即进入真如法界的两个途径。理入要求修禅的人要与道保持一致,要与宗保持一致,所谓藉教悟宗,在理论上和认识上要做到凡圣等一,无自无他。《信心铭》讲,要排除一切对立的意识,才能进入不二法门,才能进入禅宗法门,这个观点和初祖完全一致。可以这样说,《信心铭》继承了初祖和二祖的思想,开启了四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也为五祖、六祖的顿悟法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信心铭》在中国禅宗思想史上是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一篇重要文献。学术界对《信心铭》是否三祖所作多有怀疑,我想,禅宗的成立与传承在中国佛教史上多有不同的看法,加上《信心铭》思想锐利、超前,对当时教界主流思想大有超越之势,致使《信心铭》的流传受到限制,早期禅史失载,或与此有关。有了《信心铭》,禅宗六代祖师思想一脉相通,才有了前后一致的连贯性,此点至为重要。
二祖出家以前博览群书,犹善老庄之学。三十岁出家,在得法之后,侍奉菩提达磨祖师多年,深得禅宗一法的要领,所谓以心传心,心心相印,成为中国禅宗第二代祖师,也是禅宗中国本土第一代祖师。三祖俗姓及身世不明,禅宗史上称他中年才从二祖学习禅法,开悟见性,传承二祖衣钵。
《信心铭》当中,如「归复自然」这种表达方式和当时的老庄思想有一定关系,也和二祖深受老庄思想影响有密切的联系。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界的地方,是古代佛家和道家修行的重要地区。二祖的道场在安徽岳西县司空山,今有二祖寺,那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石头山,要攀登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山顶,走到二祖当年修道的地方,交通极为不便。
三祖跟随二祖在那里参禅,后来到潜山县天柱山,在梁代宝志公和尚开山的寺院里修行。与安徽交界的黄梅县更是古代佛道二家修行的重要场所,黄梅自古就有「九祖十三仙之地」的称号。黄梅四祖寺对面山顶有一个观音寨,是道教葛洪祖师的修道处,葛洪是一个非常长寿的人。据黄梅老祖寺千岁宝掌和尚的传记记载,宝掌和尚曾陪同三祖一起到罗浮山见葛洪,留下「罗浮三翁」的一段历史佳话,因此《信心铭》中隐隐约约有一些老庄的思想,往往借助道家的语言来描述表达佛教真理,那也理所当然。
从佛教来讲,三祖《信心铭》有般若的思想,有华严的思想,有法华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通过学习《信心铭》,我们可以找到禅宗初期用功的方法,可以找到禅宗初期表述佛教最高真理的一些方法。在今天善知识难遇,正法难闻的时代,我们应该多留意佛祖说法的原典,可以避免误区,找到修行的捷径。现代人不管怎么讲经说法,总或多或少有些走样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够把注意力放在原典上,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使六代祖师的传灯法本集中地公诸于世,我特别请黄明尧居士编了一本《禅宗六代祖师传灯法本》。黄明尧居士用了很多的心力,根据各种版本做了一些校正和注解,六代祖师的著作都是原典,原原本本地集中在一本书当中,可以说是一个靠得住的法本。我希望学禅宗的人要人手一本,特别是柏林禅寺的大众和学生,更是要重视这本书,要熟悉地掌握这本书的精神和内容,若能如此,我们修行就找到了善知识,就找到了真正需要的老师。
柏林禅寺作为禅宗的道场,住在这里的法师们,在这里学习的同学们,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要明心见性,就是要荷担禅宗这份家业。我们千万不能把自己的目标搞错了,把自己的宗风搞错了,把自己的方向搞错了。要承担禅宗的这份家业,首先我们自己要身体力行,不光是讲讲说说,要下功夫去做,禅宗的道场许多,真正在荷担禅宗祖师命脉的道场,应该说不是太多。中国佛教如果没有禅宗,不但中国佛教的历史光辉要大为逊色,中国佛教的影响力也要大为降低。今天佛教影响力之所以还有这么大,这和禅宗文化思想的广泛传播和禅修法门的实修是分不开的。我们一定要认清中国佛教未来发展的方向。
我们住在柏林禅寺,身为禅宗的弟子,如果看不清佛教未来的走向,那我们就会成为一个瞎子,如果看不清自己身上的责任,那我们就对不起释迦牟尼佛,对不起历代祖师,更对不起赵州和尚和虚云老和尚。
诸位年轻的同学不要把打禅七理解错了,不是用这个方法来折磨惩罚你们,而是要用这个法门来成就你们,要用这个方法让你们真正在生死面前能超越,在腿子疼痛时能超越自我,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意志。我们出家就是来接受挑战,生活在向我们挑战,生活方式在向我们挑战,各种各样的修行在向我们挑战,我们能否经得起挑战,能否在挑战中成长起来,这就看我们的决心怎么样,福德因缘怎么样。
这一次我放弃了南方几个寺院的禅七,专门回到柏林禅寺和大家一起来打两个七,虽然我没有天天在这里坐,但是我的心每时每刻都和大家在一起,不过已经找不到十年前的感觉,更是找不到二十年前的感觉,要想找到六十年前的感觉那就是在做梦了。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大多数人只有这口气还在,精神没了,人没有精神了,那就不可救药。在我看来,大多数人不会被任何事情所感动,不会被佛法中的任何一件事所惊喜、所感动,这就是求道的精神、求道的心情逐渐淡化了的一种表现。我本人今年已足七十八岁,和这个道场有二十三年的因缘,算是柏林禅寺的元老,算是柏林禅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个见证人。我看到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很深的感情,有很多棵柏树是我亲手栽种的,许多砖瓦石头都经过我的手,我的足迹几乎遍布整个寺院的每个角落,我对这个寺院有很深的感情,实在不忍看到这个道场在大众的冷漠之中消失掉。我相信,柏林道场还有希望。借句俗话说:丛林代有高僧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后来者居上,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