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信心铭》前面讲到「真如法界,无他无自。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这个宗就是真如法界,就是不二法门。我们人类的思维,人类的精神,人类的意识,基本上就是处在一个相对的二元的状态之中。真如法界,不二法门,是人类智慧的顶峰。自古以来能到达这个顶峰的人不是很多,因此三祖大师才说「十方智者,皆入此中」,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够达到人类精神的最高峰。到达人类智慧的最高峰,说难修就难,说易就易,最终讲,还是非易非难。「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但莫憎爱者,几人能做到呢?不拣择者,又有几人能做到呢?只有那些大智慧大解脱的人,才能超越认识的相对性,才能够步入人类智慧的最高峰。到了人类智慧的最高峰的时候,就是无上正等正觉。

接下来的八句就是进一步地描述真如法界超越相对、超越时空、超越大小的状态:

宗非促延,一念万年。无在不在,十方目前。

此「宗」就是真如法界,就是不二法门,这件事不是长不是短,从时间来讲,长时间称为延,短时间称为促,所谓仓促之间。不二法门这个大智慧的宝殿,不可用时间来计算,它非延非促,又是「一念万年」,换过来说又是「万年一念」,超越了延促长短的相对性。「一念万年」这样的禅语经常会在我们的口头禅当中听到,它代表着一种超越了相对性的意义。对于最高的精神境界,平常的人只能从分析去揣摩,不可能有那种真正一念万年的感受,只有十方智者才可以有一念万年、万年一念的真实经验和体证。

真如法界是「无在不在」。无在不在者,即是无处不在。遍满十方、充满法界,又只在目前。从空间来讲,它充满着十方,故尔就在目前,目前属十方的一方。现代西方有一种相对论,这听起来多少与相对论有点相似,我们可以从字面上和意思上去分析这种境界,但也只是盲人摸象而已,并没有真实的体验,仅仅从字面上能揣摩一二,有利于理解祖师教诫的意义。

极小同大,忘绝境界。极大同小,不见边表。

「宗非促延」说明不二法门是超越时间的,不受时间的局限。「无在不在」则从空间来说明,不二法门不受空间的限制。「极小同大,极大同小」则说明不二法门不受大小体积的限制。这即是说,真如法界不二法门是超越了一切对立意识,超越了一切相对性。

回过头来看我们这个世界,看我们人类,看我们生活,精神上的超越,认识上的超越,禅定中的超越,完全是一种个人修行的体验。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永远都处在一个相对的世界当中,而这个相对的世界,同样也是永恒的。如果这个相对的世界不是永恒的,真如法界那种不二、那种超越、那种绝对的世界也就失去了它的永恒性。

《普贤菩萨行愿品》讲到四无尽—虚空无尽、众生无尽、众生业无尽、众生烦恼无尽,就是说这个相对的世界是永恒的。这个相对的世界正是我们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道场和依托,没有这个相对的世界,一切绝对的世界也无从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有相对才有绝对,有生死才有涅槃,有烦恼才有菩提。菩萨永远不会失业,发菩提心的人、求菩萨道的人永远不会失业。因为这个相对的世界是永恒的,所以菩萨的愿力也是永恒的,所谓「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只要我们真正发起菩提心,真正要修菩萨道,你永远都有事情可做,你永远都会在忙碌中消除你内心的种种障碍,在奉献中消除你内心种种的执著和是非,在忘我的工作中,实现一个菩萨行者真正的生存价值。

我们千万不要梦想这个世界会转化成为极乐世界,如果都转化成了极乐世界,公平就没有了,因果报应就没有了。因为我们人类众生造了无穷无尽的业,这些业都要感受果报,众生的业无尽,烦恼无尽,果报也是无有穷尽。痛苦永远存在,快乐永远存在,没有痛苦就显示不出什么是快乐,没有快乐就显示不出什么是痛苦。

在相对中找到那个绝对的东西,超越这种相对性,寻找那个绝对的精神境界,这就是我们学佛修禅的一种精神追求。不过真正能超越这种相对性的总是少数人,但是希望每个人都做那个少数人,希望都能达到人类智慧的巅峰—无上正等正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