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执着和追求有着明显的区别。执着是对某种事物或观念的固守和坚持,是一种贪念;而追求则是对更高目标的努力和追求,是一种进取。执着往往带有自我中心和固执的色彩,而追求则更多的是积极向上和开放的态度。
佛教将执着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我执」,也可以理解为生命的执着;另一种是「法执」,可以理解为观点或见解的执着。执着在佛教中通常被视为一种负面的思想认识或见解。它的含义是把一切事物看成是一成不变的,看作是固定的,看作是稳定的。另一个含义是把财物、知识,一切从我出发,从自私出发,从贪欲心出发,因为「这个也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一旦有了「我」的观念之后,第二个人、第三个人都不能侵犯我的利益、我的权利,甚至于我的观点和见解。
相比之下,追求或进取在佛教中并不等同于执着。进取代表着人们有某种上进心,有某种向上的追求,比如学业、事业等。这种追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是对更高目标的追求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