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第一
-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 李元礼尝叹荀淑、锺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锺君至德可师。」
-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 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馀,补不足,天之道也。」
- 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言语第二
-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雠,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 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士元曰:「仆生出边垂,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锺,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
- 锺毓、锺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锺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 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 诸葛靓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 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馀,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 王武子、孙子荆、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孙云:「其山嶵巍以嵯峨,其水(水甲)渫而扬波,其人磊呵而英多。」
- 元帝始过江,谓顾骠骑曰:「寄人国土,心常怀惭。」荣跪对曰:「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是以耿、亳无定处,九鼎迁洛邑。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
- 庾公造周伯仁。伯仁曰:「君何所欣说而忽肥?」庾曰:「君复何所忧惨而忽瘦?」伯仁曰:「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
- 顾司空未知名,诣王丞相。丞相小极,对之疲睡。顾思所以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元公道公协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丞相因觉,谓顾曰:「此子圭璋特达,机警有锋。」
- 会稽贺生,体识清远,言行以礼。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秀。
- 郗太尉拜司空,语同坐曰:「平生意不在多,值世故纷纭,遂至台鼎。朱博翰音,实愧于怀。」
- 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问:「道人何以游朱门?」答曰:「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或云卞令。
- 孙盛为庾公记室参军,从猎,将其二儿俱行。庾公不知,忽于猎场见齐庄,时年七八岁。庾谓曰:「君亦复来邪?」应声答曰:「所谓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 庾法畅造庾太尉,握麈尾至佳,公曰:「此至佳,那得在?」法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 庾稚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侍中刘劭曰:「柏梁云构,工匠先居其下;管弦繁奏,锺、夔先听其音。稚恭上扇,以好不以新。」庾后闻之曰:「此人宜在帝左右。」
-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 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蚤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 初,荧惑入太微,寻废海西。简文登阼,复入太微,帝恶之。时郗超为中书在直。引超入曰:「天命修短,故非所计,政当无复近日事不?」超曰:「大司马方将外固封疆,内镇社稷,必无若此之虑。臣为陛下以百口保之。」帝因诵庾仲初诗曰:「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声甚凄厉。郗受假还东,帝曰:「致意尊公,家国之事,遂至于此!由是身不能以道匡卫,思患预防,愧叹之深,言何能喻?」因泣下流襟。
-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闲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 刘尹与桓宣武共听讲礼记。桓云:「时有入心处,便觉咫尺玄门。」刘曰:「此未关至极,自是金华殿之语。」
- 刘尹云:「人想王荆产佳,此想长松下当有清风耳。」
- 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
-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刘尹云:「清风朗月,辄思玄度。」
- 荀中郎在京口,登北固望海云:「虽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若秦、汉之君,必当褰裳濡足。」
- 谢中郎经曲阿后湖,问左右:「此是何水?」答曰:「曲阿湖。」谢曰:「故当渊注渟著,纳而不流。」
- 李弘度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李答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遂授剡县。
- 王司州至吴兴印渚中看。叹曰:「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
- 袁彦伯为谢安南司马,都下诸人送至濑乡。将别,既自凄惘,叹曰:「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 桓征西治江陵城甚丽,会宾僚出江津望之,云:「若能目此城者有赏。」顾长康时为客,在坐,目曰:「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即赏以二婢。
-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 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 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 道壹道人好整饰音辞,从都下还东山,经吴中。已而会雪下,未甚寒。诸道人问在道所经。壹公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集其惨澹。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
- 张天锡为凉州刺史,称制西隅。既为苻坚所禽,用为侍中。后于寿阳俱败,至都,为孝武所器。每入言论,无不竟日。颇有嫉己者,于坐问张:「北方何物可贵?」张曰:「桑椹甘香,鸱鴞革响。淳酪养性,人无嫉心。」
- 顾长康拜桓宣武墓,作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人问之曰:「卿凭重桓乃尔,哭之状其可见乎?」顾曰:「鼻如广莫长风,眼如悬河决溜。」或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 毛伯成既负其才气,常称:「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
- 王中郎甚爱张天锡,问之曰:「卿观过江诸人经纬,江左轨辙,有何伟异?后来之彦,复何如中原?」张曰:「研求幽邃,自王、何以还;因时修制,荀、乐之风。」王曰:「卿知见有馀,何故为苻坚所制?」答曰:「阳消阴息,故天步屯蹇;否剥成象,岂足多讥?」
- 桓玄既篡位,后御床微陷,群臣失色。侍中殷仲文进曰:「当由圣德渊重,厚地所以不能载。」时人善之。
政事第三
- 陈仲弓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之,令吏杀焉。主簿请付狱,考众奸。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此?」
- 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绍咨公出处,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
- 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籙诺之。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
- 山遐去东阳,王长史就简文索东阳云:「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静致治。」
- 殷仲堪当之荆州,王东亭问曰:「德以居全为称,仁以不害物为名。方今宰牧华夏,处杀戮之职,与本操将不乖乎?」殷答曰:「皋陶造刑辟之制,不为不贤;孔丘居司寇之任,未为不仁。」
文学第四
-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箸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 王辅嗣弱冠诣裴徽,徽问曰:「夫无者,诚万物之所资,圣人莫肯致言,而老子申之无已,何邪?」弼曰:「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言必及有;老、庄未免于有,恒训其所不足。」
- 傅嘏善言虚胜,荀粲谈尚玄远。每至共语,有争而不相喻。裴冀州释二家之义,通彼我之怀,常使两情皆得,彼此俱畅。
- 诸葛宏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王叹曰:「卿天才卓出,若复小加研寻,一无所愧。」宏后看庄、老,更与王语,便足相抗衡。
- 初,注庄子者数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于旧注外为解义,妙析奇致,大畅玄风。唯秋水、至乐二篇未竟而秀卒。秀子幼,义遂零落,然犹有别本。郭象者,为人薄行,有俊才。见秀义不传于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馀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后秀义别本出,故今有向、郭二庄,其义一也。
- 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支道林闻之曰:「圣贤固所忘言。自中人以还,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 谢镇西少时,闻殷浩能清言,故往造之。殷未过有所通,为谢标榜诸义,作数百语。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谢注神倾意,不觉流汗交面。殷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
- 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刘尹答曰:「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以为名通。
- 康僧渊初过江,未有知者,恒周旋市肆,乞索以自营。忽往殷渊源许,值盛有宾客,殷使坐,粗与寒温,遂及义理。语言辞旨,曾无愧色。领略粗举,一往参诣。由是知之。
- 人有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殷曰:「官本是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是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人以为名通。
- 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公曰:「吁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 支道林、许、谢盛德,共集王家。谢顾谓诸人:「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咏,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正得渔父一篇。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馀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支谓谢曰:「君一往奔诣,故复自佳耳。」
- 孙子荆除妇服,作诗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
- 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 庾阐始作扬都赋,道温、庾云:「温挺义之标,庾作民之望。方响则金声,比德则玉亮。」庾公闻赋成,求看,兼赠贶之。阐更改「望」为「俊」,以「亮」为「润」云。
- 谢太傅问主簿陆退「张凭何以作母诔,而不作父诔?」退答曰:「故当是丈夫之德,表于事行;妇人之美,非诔不显。」
- 袁宏始作东征赋,都不道陶公。胡奴诱之狭室中,临以白刃,曰:「先公勋业如是!君作东征赋,云何相忽略?」宏窘蹙无计,便答:「我大道公,何以云无?」因诵曰:「精金百鍊,在割能断。功则治人,职思靖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 羊孚作雪赞云:「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桓胤遂以书扇。
- 桓玄下都,羊孚时为兖州别驾,从京来诣门,笺云:「自顷世故睽离,心事沦薀。明公启晨光于积晦,澄百流以一源。」桓见笺,驰唤前,云:「子道,子道,来何迟?」即用为记室参军。孟昶为刘牢之主簿,诣门谢,见云:「羊侯,羊侯,百口赖卿!」
方正第五
- 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及魏武作司空,总朝政,从容问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犹存。」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文帝兄弟每造其门,皆独拜床下,其见礼如此
- 高贵乡公薨,内外喧哗。司马文王问侍中陈泰曰:「何以静之?」泰云:「唯杀贾充,以谢天下。」文王曰:「可复下此不?」对曰:「但见其上,未见其下。」
- 向雄为河内主簿,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刘淮横怒,遂与杖遣之。雄后为黄门郎,刘为侍中,初不交言。武帝闻之,敕雄复君臣之好,雄不得已,诣刘,再拜曰:「向受诏而来,而君臣之义绝,何如?」于是即去。武帝闻尚不和,乃怒问雄曰:「我令卿复君臣之好,何以犹绝?」雄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臣于刘河内,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复为君臣之好?」武帝从之。
- 阮宣子伐社树,有人止之。宣子曰:「社而为树,伐树则社亡;树而为社,伐树则社移矣。」
- 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结援吴人,请婚陆太尉。对曰:「培塿无松柏,薰莸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为乱伦之始。」
- 苏峻时,孔群在横塘为匡术所逼。王丞相保存术,因众坐戏语,令术劝酒,以释横塘之憾。群答曰:「德非孔子,厄同匡人。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雅量
- 夏侯太初尝倚柱作书。时大雨,霹雳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无变,书亦如故。宾客左右,皆跌荡不得住。
- 许侍中、顾司空俱作丞相从事,尔时已被遇,游宴集聚,略无不同。尝夜至丞相许戏,二人欢极,丞相便命使入己帐眠。顾至晓回转,不得快孰。许上床便咍台大鼾。丞相顾诸客曰:「此中亦难得眠处。」
- 过江初,拜官,舆饰供馔。羊曼拜丹阳尹,客来蚤者,并得佳设。日晏渐罄,不复及精,随客早晚,不问贵贱。羊固拜临海,竟日皆美供。虽晚至,亦获盛馔。时论以固之丰华,不如曼之真率。
- 郗嘉宾钦崇释道安德问,饷米千斛,修书累纸,意寄殷勤。道安答直云:「损米。」愈觉有待之为烦。
- 太元末,长星见,孝武心甚恶之。夜,华林园中饮酒,举桮属星云:「长星!劝尔一桮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
识鉴
- 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恨吾老矣,不见君富贵,当以子孙相累。」
- 潘阳仲见王敦小时,谓曰:「君蜂目已露,但豺声未振耳。必能食人,亦当为人所食。」
-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 王平子素不知眉子,曰:「志大其量,终当死坞壁间。」
- 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为荆州。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危,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 谢公在东山畜妓,简文曰:「安石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
- 韩康伯与谢玄亦无深好。玄北征后,巷议疑其不振。康伯曰:「此人好名,必能战。」玄闻之甚忿,常于众中厉色曰:「丈夫提千兵,入死地,以事君亲故发,不得复云为名。」
赏誉
- 陈仲举尝叹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国之器。譬诸宝剑,则世之干将。」
- 世目李元礼:「谡谡如劲松下风。」
- 公孙度目邴原:所谓云中白鹤,非燕雀之网所能罗也。
- 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肃肃如入廊庙中,不修敬而人自敬。」一曰:「如入宗庙,琅琅但见礼乐器。见锺士季,如观武库,但睹矛戟。见傅兰硕,江廧靡所不有。见山巨源,如登山临下,幽然深远。」
- 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 山公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
- 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 戎云:「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 有问秀才:「吴旧姓何如?」答曰:「吴府君圣王之老成,明时之俊乂。朱永长理物之至德,清选之高望。严仲弼九皋之鸣鹤,空谷之白驹。顾彦先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龙章。张威伯岁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陆士衡、士龙鸿鹄之裴回,悬鼓之待槌。凡此诸君:以洪笔为锄耒,以纸札为良田。以玄默为稼穑,以义理为丰年。以谈论为英华,以忠恕为珍宝。著文章为锦绣,蕴五经为缯帛。坐谦虚为席荐,张义让为帷幕。行仁义为室宇,修道德为广宅。」
- 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写水,注而不竭。」
- 太傅东海王镇许昌,以王安期为记室参军,雅相知重。敕世子毗曰:「夫学之所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闲习礼度,不如式瞻仪形。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王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或曰:「王、赵、邓三参军,人伦之表,汝其师之!」谓安期、邓伯道、赵穆也。袁宏作名士传直云王参军。或云赵家先犹有此本。
- 庾太尉少为王眉子所知。庾过江,叹王曰:「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
- 王公目太尉:「岩岩清峙,壁立千仞。」
- 王长史是庾子躬外孙,丞相目子躬云:「入理泓然,我已上人。」
- 庾公目中郎:「神气融散,差如得上。」
- 时人目庾中郎:「善于托大,长于自藏。」
- 周侯于荆州败绩,还,未得用。王丞相与人书曰:「雅流弘器,何可得遗?」
- 王平子与人书,称其儿:「风气日上,足散人怀。」
- 刘万安即道真从子。庾公所谓「灼然玉举」。又云:「千人亦见,百人亦见。」
- 庾公为护军,属桓廷尉觅一佳吏,乃经年。桓后遇见徐宁而知之,遂致于庾公曰:「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真海岱清士。」
- 有人目杜弘治:「标鲜清令,盛德之风,可乐咏也。」
- 王仲祖称殷渊源:「非以长胜人,处长亦胜人。」
- 刘尹每称王长史云:「性至通,而自然有节。」
- 简文道王怀祖:「才既不长,于荣利又不淡;直以真率少许,便足对人多多许。」
- 殷中军与人书,道谢万「文理转遒,成殊不易。」
- 王长史云:「江思悛思怀所通,不翅儒域。」
- 许玄度言:「琴赋所谓非至精者,不能与之析理,刘尹其人;非渊静者,不能与之闲止,简文其人。」
- 简文云:「渊源语不超诣简至;然经纶思寻处,故有局陈。」
- 王长史与大司马书,道渊源「识致安处,足副时谈。」
- 谢太傅道安北:「见之乃不使人厌,然出户去,不复使人思。」
- 谢镇西道敬仁「文学镞镞,无能不新。」
- 刘尹道江道群「不能言而能不言。」
- 王子敬语谢公:「公故萧洒。」谢曰:「身不萧洒。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调畅。」
- 谢车骑初见王文度曰:「见文度虽萧洒相遇,其复愔愔竟夕。」
- 张天锡世雄凉州,以力弱诣京师,虽远方殊类,亦边人之桀也。闻皇京多才,钦羡弥至。犹在渚住,司马著作往诣之。言容鄙陋,无可观听。天锡心甚悔来,以遐外可以自固。王弥有俊才美誉,当时闻而造焉。既至,天锡见其风神清令,言话如流,陈说古今,无不贯悉。又谙人物氏族,中来皆有证据。天锡讶服。
- 殷仲堪丧后,桓玄问仲文:「卿家仲堪,定是何似人?」仲文曰:「虽不能休明一世,足以映彻九泉。」
品藻第九
- 汝南陈仲举,颍川李元礼二人,共论其功德,不能定先后。蔡伯喈评之曰:「陈仲举强于犯上,李元礼严于摄下。犯上难,摄下易。」仲举遂在三君之下,元礼居八俊之上。
- 庞士元至吴,吴人并友之。见陆绩、顾劭、全琮而为之目曰:「陆子所谓驽马有逸足之用,顾子所谓驽牛可以负重致远。」或问:「如所目,陆为胜邪?」曰:「驽马虽精速,能致一人耳。驽牛一日行百里,所致岂一人哉?」吴人无以难。「全子好声名,似汝南樊子昭。」
- 顾劭尝与庞士元宿语,问曰:「闻子名知人,吾与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与时浮沈,吾不如子;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劭亦安其言。
- 司马文王问武陔:「陈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明练简至,立功立事,过之。」
- 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 抚军问孙兴公:「刘真长何如?」曰:「清蔚简令。」「王仲祖何如?」曰:「温润恬和。」「桓温何如?」曰:「高爽迈出。」「谢仁祖何如?」曰:「清易令达。」「阮思旷何如?」曰:「弘润通长。」「袁羊何如?」曰:「洮洮清便。」「殷洪远何如?」曰:「远有致思。」「卿自谓何如?」曰:「下官才能所经,悉不如诸贤;至于斟酌时宜,笼罩当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时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无所与让也。」
- 刘尹目庾中郎:「虽言不愔愔似道,突兀差可以拟道。」
- 孙承公云:「谢公清于无奕,润于林道。」
- 郗嘉宾道谢公:「造膝虽不深彻,而缠绵纶至。」又曰:「右军诣嘉宾。」嘉宾闻之云:「不得称诣,政得谓之朋耳!」谢公以嘉宾言为得。
- 简文问孙兴公:「袁羊何似?」答曰:「不知者不负其才;知之者无取其体。」
- 庾道季云:「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结绳而治,但恐狐狸貒貉啖尽。」
规箴第十
-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敕免罪。
-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 孙皓问丞相陆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陆曰:「二相、五侯、将军十馀人。」皓曰:「盛哉!」陆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
- 何晏、邓扬令管辂作卦,云:「不知位至三公不?」卦成,辂称引古义,深以戒之。扬曰:「此老生之常谈。」晏曰:「知几其神乎!古人以为难。交疏吐诚,今人以为难。今君一面尽二难之道,可谓明德惟馨。诗不云乎: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 谢鲲为豫章太守,从大将军下至石头。敦谓鲲曰:「余不得复为盛德之事矣。」鲲曰:「何为其然?但使自今已后,日亡日去耳!」敦又称疾不朝,鲲谕敦曰:「近者,明公之举,虽欲大存社稷,然四海之内,实怀未达。若能朝天子,使群臣释然,万物之心,于是乃服。仗民望以从众怀,尽冲退以奉主上,如斯,则勋侔一匡,名垂千载。」时人以为名言。
- 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弟子中或有堕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豪爽第十三
- 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蓺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
容止第十四
-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倚玉树」。
- 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李安国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 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
- 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卧,闻王使至,强回视之。王出语人曰:「双目闪闪,若岩下电,精神挺动,名士传曰:楷病困,诏遣黄门郎王夷甫省之,楷回眸属夷甫云:竟未相识。夷甫还,亦叹其神俊。」
-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 裴令公有俊容仪,脱冠冕,粗服乱头皆好。时人以为「玉人」。见者曰:「见裴叔则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 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 王丞相见卫洗马曰:「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
- 王大将军称太尉:「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闲。」
- 庾子嵩长不满七尺,腰带十围,颓然自放。
-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
- 王右军见杜弘治,叹曰:「面如凝脂,眼如点漆,此神仙中人。」时人有称王长史形者,蔡公曰:「恨诸人不见杜弘治耳!」
- 林公道王长史:「敛衿作一来,何其轩轩韶举!」
- 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 海西时,诸公每朝,朝堂犹暗;唯会稽王来,轩轩如朝霞举。
- 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