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天 4 月 12 日在即刻发布了一个有趣的观察:
书和碎片内容如果都在同一个地方,你的注意力会被谁吸引?
大概率是碎片内容,如果改变呢?一个是物理上的分割,另外一个就是需要你主动清除会吸引你注意力的内容且质量并没有那么优质的信息。
我当时回复到:
这两三年看书的数量越来越少,原因在于如果我不能在一两天内看完一本书,那下一次再看的时候就得先复习已经看过的内容。如果有遗忘,就得重新看。我又是那种看书特别慢的(小说除外)。所以,我更喜欢将碎片化的内容体系化后一次性看完。这样压力会小很多。
另一个好处是,看书的时候不再追求通读,而是更有针对性。把几本书中我当前需要了解的内容看完,有余力再去看书中的其他内容。
我进行信息消费的目的,关注三个方面:
- 能否从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
- 能否通过信息提升自身的思考能力;
- 能否通过信息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世界。
看书也是信息消费和消费信息的重要一环,自然也要放在这个目的中进行考量。
书本相比于碎片化内容,无论是信息质量还是信息密度,都要更高。只是,我在进行信息消费时,真的需要那么高的信息质量和信息密度吗?
信息熵增高时,不确定性增加,信息的随机性与复杂度也会增高,从而导致信息过载和信息疲劳。反之,则会导致信息茧房。所以在进行信息消费时,保持信息熵的平衡是关键。
为了保持信息熵的平衡,则需要提高媒体信息素养。这无疑给日常的信息消费增加了难度,不利于获得正反馈。
Link to 读书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