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冥想在入门时,通过音乐是可以快速进入状态的,但是不能对其产生依赖。在能够熟练进行冥想后,最好是直来直去,不借助外力,直接观心。因为冥想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我们观照内心,而不是依赖外在的刺激。

其次,如果比较熟练了,行住坐卧都可以进行冥想。而且不一定是非得闭着眼睛的,也没必要一定要在一个安静的状态下进行。这样,可以更迅速的找到心里的执念,去破除掉。

佛教禅修的角度来说,有一个法门是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非常值得尝试。比如在公园里,散步也好,跑步也好,首先关注脚底的感觉,是脚底的哪个点先接触的地面,哪个点先离开的地面。然后再关注每一次抬脚和落脚时腿部肌肉的变化,呼吸的变化。差不多有个 10-15 分钟就进入状态了,也就是生起了正念。

这个时候把注意力转移到耳朵,去试着听公园里的各种声音,不要关注自己的行为动作发出的声音。

听声音的时候,会发现之前忽略掉的一些声音,慢慢的都能听到了,那种感觉会让人很兴奋。此时,不沉浸在那种兴奋中,而是再将外界的声音和自己的声音结合起来,关注不同的声音对自己所产生的变化。

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非常能锻炼心性,让自己知道在各种外部刺激时内心会起什么样的情绪,肌体会产生哪些变化。这个方法运用熟练之后,内心里微小的情绪慢慢就能被自己捕捉到了,知道自己的此时此刻是什么样的情绪,平静的还是焦躁的,高兴的还是生气的……

这个时候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因为焦躁、生气、抑郁这些被我们认知为负面情绪,那意识到自己此时此刻有这种情绪时,会想办法解决。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情绪来了,看住它,不让它影响到自己就可以了。而不是想办法去熄灭负面情绪。就让此时此刻的情绪在那里,不任其发展,也不试图解决。

这种状态就是瑜伽、冥想、禅修所共通的「定」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