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心是佛教教义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四无量心的基础。大乘佛教中,菩萨以追求慈悲与智慧为最高目标,从某种角度来说,慈悲心是大乘菩提心的基础。
慈,是指对一切众生保持亲切,犹如对待自己的父母亲人;
悲,又称为拔苦,希望能够帮助众生解脱痛苦。
《大智度论》说「慈悲是佛道之根本」。
《大般涅盘经》记载慈悲有三种:
- 生缘慈悲,又称为有情慈悲,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这是凡夫的慈悲,也是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最初的慈悲。
- 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的慈悲,这也是阿罗汉和初地以上菩萨的慈悲。
- 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的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的慈悲,就如同观世音菩萨所发的大愿。
慈悲心的最高境界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