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是中国汉地影响最大、传播最广,同时也是发展最为成熟的一个大乘佛教宗派。起源于中国,之后传播到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也对西方的哲学、艺术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
「禅」这个词来自于梵文的「dhyāna」,可以翻译为「冥想」或「静思」、「静虑」。「禅」本是佛教普遍奉行的一种修行方法,但该宗却以禅来概括佛教的全部思想和修行实践,故而得名。强调直接、深入的个人体验和直观洞察,而不是理论知识或经文的学习,达到超越二元对立,在无分别中生活。
禅的实践主要包括坐禅和行禅。坐禅通常在静谧的环境中进行,修行者会坐在禅椅或禅堂中,保持安静,专注于呼吸或某个特定的禅问,如「这个声音是什么?」行禅则是在行走或做日常活动时保持这种专注和觉察。
禅的目标是达到「见性成佛」的境界,也就是直接觉察到自己本性的清净和觉悟。这种觉悟被认为是超越言语和思维的,只能通过直接的体验和实践来理解。
禅的教诲和实践对于帮助人们处理生活中的困扰和冲突,包括认知不协调,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禅的实践,人们可以学会观照内心,接纳和理解自己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清晰。
禅宗从释迦牟尼传迦叶(拈花一笑),后自菩提达摩东渡将其流布华夏。又经六祖慧能之后,禅宗发展成为五宗七家,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详见:中华禅宗源流图)
禅宗近现代的集大成者为虚云老和尚,一身扛起五家法脉。建国后,又将五家法脉交付弟子净慧长老。改革开放后,净慧长老又将禅宗的传统与人间佛教的理念相结合,提出生活禅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