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核心概念,认为万物都由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构成。
阴指阴寒、阴暗、收敛、凝聚、消极,阳指阳光、阳热、明亮、拓展积极,二者相互转化且共存。
阴阳是对立的,也是相生的。对立是指,阴的对立面是阳,阳的对立面是阴。相生是指,有阴就有阳,有阳就有阴;阴没有了,阳也就没了,阳结束了,阴也跟着一起消亡;阴阳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如此,也就可以理解「阴极生阳」和「阳极生阴」,也就是《易经》所说的「君子道长,小人道消」。阴到达了极致就开始衰败,阳开始生发,反之亦然。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夏至、中午十二时整等是「阳极生阴」,冬至、夜晚十二时整等是「阴极阳生」。
阴阳思维简化了看待事物的复杂性,如朋友和敌人关系可视为阴阳,存在互相转化和相互作用。